又名霁虹桥,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(1808年),原为连接龙脉之意,故名接龙桥。桥长80.45米,宽5.3米,全部用青条石砌成。桥中央拦杆上镌刻“接龙桥”3个大字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贺龙率领红军转战湘鄂川黔边区,来凤人民盼红军,迎贺龙,给桥赋予新意:迎接贺龙。1935年,国民党来凤守敌,为堵击红军,在桥上筑起大碉堡,并改为“截龙桥”,企图截断人民同贺龙的联系,阻击贺龙的队伍。来凤解放后,“接龙桥”三个字得以恢复本来面目。文革期间,林彪、“四人帮”残酷迫害贺龙,接龙桥亦未能幸免,“接龙”二字被铲掉。1974年,贺龙同志得到平反后,“接龙桥”三字重新刻上。1963年修建来(凤)百(福司)路对此桥进行了改造,1983年省政府又拨专款扩建。1984年4月7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来凤时亲题“接龙桥”三字。1988年8月1日,中共来凤县委、县人民政府在桥上立碑,镌该碑文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同志题词“发扬先烈志,振兴湘鄂边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