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米湖为土家语,意为“阳光照耀的小山坡”。它距县城60公里,距百福司集镇10公里,有百十公路通达。舍米湖为土家摆手舞重光之地,村北面山坡上有古摆手堂,俗称“神堂”,占地500余平方米,呈长方形,周围圈以院墙,系用山石砌筑,大门位于院墙前方正中,略作牌坊状,两立柱和横楣皆为长柱形条石,左右各镶半月形石牙一块,院坝中心夹植柏树1株,利于跳摆手舞悬挂红灯。神堂墙壁也是石块砌成,上披“人”字形黑瓦,简单厚重,朴实无华。神堂中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、向老官人和田好汉塑像。现存石碑系清道光二十七年和同治二年维修时所立。每逢节庆,堂内均举行祭祀活动,然后欢跳摆手舞。
摆手舞发源地舍米湖村
1956年,摆手舞从舍米湖村被发掘出来并开始传承,曾先后到地区、省城表演,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现场观看了演出,给予极高评价,为土家族的确认建立了功勋。其后它就象一粒种子,迅速传遍武陵山区各县市,成为土家族代表性艺术。舍米湖的“小摆手”当时只有四套动作,分别是“单摆”、“双摆”、“撒种”、“磨鹰闪翅”,特点是“顺拐,屈膝、颤动、下沉”,甩同边手,走同边脚,以身体的扭动带动手的甩动,双臂摆动的幅度不超过双肩,有“龙行虎步”风采。其风格质朴刚劲、粗犷清新,呈现出土家族早期的生活画卷。
摆手堂前摆手舞〔莫易国│摄影〕
舍米湖村有深厚的土家文化基因,除了摆手舞,这里世代流行着跳麻舞、唱山歌、织土花铺盖等传统。村民全部是彭公爵主后裔,以摆手堂、音响墙、土家村这一独特的聚落形式,锣鼓一响,村民齐集,摆手调年,呈现出崇敬、摆手、开心、和谐的文化内涵。全村男女老少人人会跳摆手舞,摆手大师代不乏人,有全州民间艺术大师彭昌松、“土家鼓王”彭成金等。舍米湖摆手舞队多次上京出国展演,并拍摄成纪录片《神堂》在全国展播,由此享誉全国。
舍米湖村风光秀美,村民家家户户住吊脚楼,有岩院坝,石板路通达各户,村中心有民俗博物馆。村前寨后为层层梯田,出产贡米、烟叶、西瓜等,村中古树葱笼,尤多金丝楠木。现舍米湖村为中国传统村落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。 |